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长征题材影视赢在创新

编辑: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于:2016-11-22 阅读:

  《彝海结盟》《绝命后卫师》《骡子和金子》名列同时段电视剧收视排行前茅,《勇士》也在商业大片的强烈攻势中拿下3000多万元票房……近日,一批长征题材影视作品获得了包括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在内的满堂彩,诸如“勇士”之类的相关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些作品的魅力在哪里?

  影视创作者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从未停止对长征题材的辛勤耕耘,不断将长征故事和英雄儿女形象呈现在影像之中,给观众带来一次次心灵震撼。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社会语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全新的文化潮流中,有些影视工作者的精神视野与艺术观念却未能及时拓展更新,导致创作走入呈现方式陈旧僵化、故事剧情扎堆重复、艺术表达流于口号的窄巷,难以与年青一代的所思所想产生联系。另一些创作者却在商业逻辑的指引下,把革命历史题材这块金字招牌当成“吸金口袋”,让历史俯就某些观众的好奇心乃至低级趣味,以高颜值取代高智商、浅表达代替深思考,导致抗战神剧频现。在这种背景下,近期涌现的长征题材影视剧本着创新精神和敬畏态度,自觉回应“如何打破创作的思维惯性和固有套路,用影像实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的课题,显得尤为难得、及时。

  每个人走上长征路的精神起点都不相同,有的甚至夹杂着个人情感和其他目的。就像电视剧《骡子和金子》里为信守诺言将红军失落的黄金运抵延安的马夫,经过漫长征程的精神淬炼,完成了灵魂洗礼,成为意志坚定的红军战士。这种从心出发、由思想到行动的渐进式叙事方式,颇具说服力。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把廖惊北和秦显鸿这对革命眷侣几次离散,最终在敌人的炮火中隔河结为夫妻的凄美爱情,融入革命洪流中,尽显红军战士在炽热情感和革命理想之间的抉择和坚守。革命历史题材不仅是给观众补历史课,还要让他们看到过去和当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勾连,从而获得面对生活的积极动力。诸如《骡子和金子》《千里雷声万里闪》等作品,结合新的社会实际和创作趋势,从革命者最初的人性起点出发,从世俗情感中提炼精神力量,揭示红军将士们走上革命道路、追寻人生理想的行为动机和思维逻辑,对长征精神进行了契合时代脉搏的解读。

  长征故事在影视作品中被反复呈现,若想求新求变,还可以寻找新视角,挖掘新的主题意蕴。比如,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着眼于美国记者斯诺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和真挚友谊。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中,为了掩护主力突围,红军师长陈树湘带领部队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他慷慨赴死时的壮怀激烈,展现了革命先烈强大而执着的精神世界。电视剧《彝海结盟》从领袖和普通士兵两个维度讲述共产党人睿智而富有人情味的民族政策,以及红军与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讲述由陈子萱带领的红军运输小分队将南洋采购的物资从香港运到苏区故事的电视剧《红色护卫》选择从女性视角来回顾长征之路,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细腻且坚韧的长征精神。
12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