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2016年影视产业年度报告 慢慢“退烧”回归理性

编辑: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于:2016-12-27 阅读:

  点评:新生代和跨界者组成的新力量不容小视

  中国电影新力量集群式涌现,不仅带来了电影投融资模式的新思路,也带来电影话语方式、内容形式的新变化,更带来了人才跨界与媒介融合的新契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电影人,既受到过经典文化的熏陶,又得到过大众文化的滋养。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与开放的艺术视野,喜欢跳出以往创作程式的条条框框,营造全新的影像世界,用真挚情感直击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心灵。他们与传统电影人通过创作交流合作,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为新的作品形态、电影类型、创作方法不断走向前台提供可能,使产业发展进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国纪录片业的夏天来了

  2016年,纪录片创作的数量和品质实现了整体提升。除了专业的纪录片频道,越来越多的卫视加重了纪录片的内容布局。一批纪录电影登陆院线,收获良好的口碑,也是今年纪录片领域的一大亮点。从最近与《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商业大片同期上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到以6600多万元票房刷新纪录电影票房纪录的《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国纪录电影领域跑出了几匹“黑马”,引得观众纷纷点赞。

  点评:从小众悄然走向大众

  近几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利好连连。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火爆荧屏,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上星卫视每天黄金时段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从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相继获批上星播出,到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播出方为进行差异化竞争,纷纷发力纪录片领域……在政策引导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作用下,这股暖流将持续发酵,引起舆论热烈反响的现象级作品陆续登场,荧屏及互联网等供纪录片作品施展拳脚的播出平台越来越宽广。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论坛上所说的那样,“纪录片的夏天到来了,因为它热起来了、火起来了!”

  电影产业促进法为电影发展带来利好

  11月7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第一部法律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取消下放多个行政审批项目、明确对偷瞒报票房行为的处罚、规定国产电影年放映时长不低于总数的三分之二等,为电影产业带来利好。

  点评:创作门槛降低 市场规范提升

  电影产业促进法立足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实际,不仅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等宏观政策,还兼顾微观管理,对电影创作、摄制等环节予以规范,既降低了参加电影活动的门槛,有利于激发电影市场活力,又强化了对电影活动的监管,有利于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秩序的规范将保障电影市场竞争始终运行在公平的轨道上,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使从业人员能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生产优质内容上,为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345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