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运营IP资源 影达传媒发力“影像文化+”
编辑:佚名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新于:2016-7-27 阅读:
与370亿元市值的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相比,影达传媒的2亿元上下的市值可谓袖珍,但小不乏精致,更不缺魅力。
毗邻铜仁路,影达传媒闹中取静地隐在上海最繁华地段的一座花园老洋房中。7月19日,由全国股转公司与上海证券报联合主办的2016“走进新三板公司”大型活动调研组,与影达传媒“零距离”接触。
跨过小院,盛夏的阳光斜斜地散落在前厅,文艺、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步入会议室,屏幕上播放着一部即将上映的都市警匪题材预告片,影达传媒为其出品方。公司董事长叶进锋告诉记者,影达传媒主要分为影视剧、纪录片、新媒体运营和广告业务四大板块,但影达传媒并不是一家传统的影视公司,着眼于“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是其区别于其他传统公司的独到之处,而互联网思维则贯穿于其整个创新链条的始终。
逆向运营IP资源
对影视企业而言,电影票房的成败对当年净利润影响巨大。以光线传媒(300251,股吧)为例,年初《美人鱼》的大卖使得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这是投资方乐意见到的,但同时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也并不鲜见。而这偏偏是影视作品无法回避的经营性风险,传统的影视企业难以对此做到完美的风险把控。
在此背景下,叶进锋提出的“影视文化+”概念则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对影视产品的创新,核心是逆向运营IP资源,这一理念可以将影视作品中固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尽可能降低。
据叶进锋介绍,“影像文化+产业”是指用垂直聚焦的模式推动影视作品发展。在他的思维里,受到市场大力追捧的IP资源将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环节,相反,将IP以大电影的方式呈现则成为其商业模式中的最后一环。其创新性在于,使整个产业进行延伸,由优质IP产生的衍生品先行预热,通过打造平台、社区经营等方式,吸引流量与粉丝,当整个项目进入到成熟期,再推出同名电影,而先期的造势与铺垫则能将电影票房的不确定性风险最小化。
理论仅是纸上谈兵,实践才是真正出路。这一套“影像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为这家尚处在成长期、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带来了进军好莱坞的机会。6月中旬,上海电影节期间,影达传媒与美国电影制作公司K.JMA MEDI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合拍电影《最高赌注之达人开牌》,总投资金额约为4500万美元。公开资料显示,K.JMA MEDIA由独立电影制作人Kia Jam创办,其代表作品有《意外的爱情》、《罪恶之城2》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