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影视“走出去”插上翅膀
编辑: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于:2016-8-30 阅读:
8月26日,“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在北京成立。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媒体与制作机构成为该共同体的首批成员。这一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起成立的国际“影视+”全媒体合作平台,不仅为丝路沿线国家间的电视合作打开了窗口,也为中国影视“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卖节目”到“开时段”“建频道” 中国电影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电视剧年产量也有数万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目前也已储备了23个语种近3000小时的各类译制节目。但长期以来,在国外我们缺乏传播的渠道和落地的平台,卡住了中国影视“走出去”的脖子。“频道共建是‘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员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说,“这有望解决中国影视‘走出去’的中梗阻问题。” 8月26日,“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立的当天,柬埔寨本土化频道“Hi-Cambo!”正式开播,这是继“Hi-Indo!”之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海外运营的又一本土化频道。“Hi-Cambo!”将为柬埔寨观众提供综合娱乐和纪录片等方面的电视内容,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目前越南、南非、阿联酋、捷克、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已经开辟了中国节目的频道(“Hi+国家!”)或专属时段(全球统一呼号“China Hour”),英国、印度、缅甸等地时段或频道也将在年内开播。 印尼Elent传媒集团首席运营官Junfie Lie在介绍“Hi-Indo!”时说,通过这个频道播出中国节目,实际上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使双方民众增进了解,也使汉语成为印尼新一代年轻人的第二语言。 “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合作框架下,中国将在世界各地建立更多传播“中国声音”的平台和渠道,从而推动中国影视“走出去”,实现从“卖节目”到“建频道”的转型升级。 “借船出海”讲述中国故事 曾经的国内年度票房冠军《泰囧》,在国外却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因为“外国观众普遍反映看不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隔阂导致中外观众对幽默的理解有很大不同。 “解决文化隔阂问题,需要‘借船出海’,通过借他人之口讲述中国故事,可能比我们自说自话效果要好。”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唐世鼎说,“比如,2015年我国与捷克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不但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也引入了国际共通的卡通语言,让情节更加风趣幽默,在多个国家播出后广受好评。” 与“合拍热”“引进潮”重在开拓中国本土市场不同,“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将会给国内影视行业带来更多兼顾中外市场,甚至以拓展国外市场为主的合作项目。8月26日,共同体发布了“同在丝路上”纪录片全球征集、动画节目“熊猫+”等国际合作项目,并与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影视机构签署了多个纪录片合作项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作者和媒体机构,在全世界讲述“熊猫的故事”。
1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