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中国电影市场结束裸奔时代,电影工业化离好莱坞还有多远?

编辑:佚名 来源:新京报 更新于:2017-3-7 阅读:

  备受业界期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启动立法的2003年到法律正式实施的2017年,中国电影终于步入了“法治时代”。这也意味着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在“裸奔”了十多年后,终于“有法可依”。

  一方面,电影市场总被人形容成为“黄金遍地”,中国电影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突破4.1万块,观影人次从7000万增至13.72亿,票房从10亿元升至457亿元。另一方面,电影市场也充斥着行业乱象,比如恶意竞争、虚报票房、侵犯知识产权等等。《电影法》的出台实施将对这些行业问题从法律角度予以规范,电影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和繁荣迎来可能。

  但同时,让众多影人心心念念等待12年的“电影分级制度”愿景也彻底破碎,审核标准有所变化但仍不见松动,全国影人和境外影片依然要“戴着镣铐跳舞”。

  《电影法》有望改变哪些行业现状?

  《电影法》实施后,如今的电影产业诸多规定已经不同于早期的《电影管理条例》,小编对比了两个法规之后,特此划了以下重点:

  1、保护未成年人观影的权益

  《电影法》首次对保护未成年人观影的权益做出了硬性规定。明确指出“电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观众身体或者心理不适的,应当予以提示。”

  于今天上映的《金刚狼3:殊死一战》将成为新法实施后首部打出观影提示的影片。可以看到,今天全国各大影院大都已在售票处显著位置摆放了关于《金刚狼3》的观影提示,写着“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需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此外,不少线上购票平台也在《金刚狼3》购票页面标注了观影提示。

  2、伪造票房将面临行政处罚

  电影市场的票房造假现象一直屡禁不止,但对于票房注水的行为并无具体处罚规定。

  《电影法》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同时,对于为严禁票房造假落实了管理责任。要求电影院不得偷漏瞒报票房收入,严禁虚假排场、注水票房。院线对其所有影院负有经营管理责任。对影院违法违规行为,承担重要连带责任。

  3、电影行业和金融机构或将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表示了要加大电影行业的整体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引导资金、税收优惠、整体发展规划、对接金融产品等措施,促进电影行业发展。

  《电影法》第三十七至四十一条,明确提出国家将引导相关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基金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鼓励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为电影提供相应支持。
123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