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应对行业“挤泡沫” 加快布局电影衍生品市场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更新于:2017-5-27 阅读: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股权激励对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推行“二次创业”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也是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而万达电影与博纳影业签订了协议,双方将就增资扩股、院线加盟、广告合作、影片投资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公司拟3亿元投资博纳影业,获得博纳影业1.875%股权。影片投资方面,万达电影关联方与博纳影业互相开放未来拟主控投拍的影片单片,相互参与投资对方主控投拍的电影;合作投拍的电影,双方均享有对投资总额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万达电影表示,博纳影业主要业务包括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院投资、院线管理、广告营销、艺人经纪等,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公司与博纳影业战略合作,可以加快在院线、广告等相关业务领域的发展,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同时,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打造公司电影生态圈产生积极影响。
建设精品内容
随着“口碑”传导效应逐渐放大,制作公司、发行公司、互联网影视平台等联合投资的模式逐渐流行,影视制播分离模式加速分解。这将进一步考验影视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影视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对于类似蹭IP的噱头营销不买账。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回归“内容”建设。
4月1日,华策影视发布应收款项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将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的计提时间由三年时间延长到四年;一年以及一年以内的计提比例则由原来的5%下降为1%,并新增了2-3年计提30%的规定。业内人士认为,影视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建立在影视产业付款周期以及投资方式改变的基础上。在付款周期延长的情况下,互联网“口碑”对影视作品的快速传导效应将放大,将影响到作品的版权价值、制作方的制作能力、投资方的投资收益等方面。
近年来,电影市场依靠“口碑”实现票房逆袭的并非孤例。“口碑”在影响影片票房、上座率的同时,对影片的排片也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形成“马太效应”。
以文投控股(22.050, -0.08, -0.36%)、中影股份、华策影视、阿里影业等公司投资的《功夫瑜伽》为例,“春节档”期间,《功夫瑜伽》与多部影片扎堆上映。在保持上座率高位的情况下,其排片与票房表现逐渐反超其他几部大片,其中的“口碑”效应不容小觑。猫眼数据显示,《功夫瑜伽》目前以17.53亿元总票房在今年以来票房榜中排名第二。
口碑效应对影视公司业绩影响方面,研究报告显示,华策影视内容产品在全网剧头部市场份额与口碑均有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孤芳不自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周末父母》延续华策集团在头部内容的强势,在电视收视前十名的榜单中,占比保持30%。财务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8%。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