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迎来洗牌期
编辑:佚名 来源:新浪 更新于:2017-6-20 阅读:
近日,多家制作和发行网络大电影(以下简称网大)的公司都收到各大视频网站发来的邮件:“你好,贵公司的影片因广电政策原因,目前已下线,望知晓。后续发行影院请注意不要违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低俗、暴力、色情、脏话等。”
邮件发出第二日,《大风水师》《催乳大师》《消灭大学生》《超能太监之黄金右手》《绝色之战》等60多部热门网大一夜之间从各大视频网站下架。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次被下架的网大多达百部。相对于此前只有同性恋题材网大被点名下架,这次主管部门的监管从数量和题材上都非常多,是自2014年网大红起来之后遭到的第一次全面整治。
网大特指那些片长超过60分钟,故事结构相对完整的纯网发行电影。相比院线电影,网大因资金、设备、从业人员门槛低而迅猛发展。据《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报告(2016)》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网大市场投资规模将达5.1亿,同比增长270%,预计网播2500部(年产2600部),是上映院线电影的5倍。
如此庞大的网大,此前的监管相对宽松。虽然网大被称为“电影”,但在审查方面只是作为视频网站的“节目”由视频网站自审,比院线电影审查宽松太多。审查的宽松准入制度,造成很多网大以黑帮、恐怖、封建迷信、校园暴力、同性恋、软性色情等内容博取点击量。蹭热门院线电影是部分网大的另一特点,比如,陈凯歌的《道士下山》上映时,就有诸多名字类似的网大抢先上映。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没上映,就出现了大量“潘金莲”主题的网络大电影;更有网大无底线炒作热门事件,比如借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开机的《宝宝不哭》。
数量足够庞大,内容质量堪忧,两大因素促使监管层对网大开始全面整治。
盈利者不足10%
进入市场淘汰期
网大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近乎疯狂地增长,在于其以小博大回报率高。以2015年网大《道士出山》为例,该片从剧本创作到最后制作完成,历时不足两个月,制作成本仅有28万元,却在网络上斩获了2.2亿的点击量,创造出了至今被网大界奉为互联网IP票房神话的2400万元的收入。截至目前,其第一部和第二部总的投资回报率是1:40。
经过之前的野蛮增长,2016年网大的制作成本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50万元以下投资的网大数量在急速减少,占比仅为5%,50万至80万投资的网大数量占比达到55%,150万以上投资的网大数量不断增长,占比达到了10%。一位网大制片人告诉本报记者,“不是说投资越大的电影就越好,但相对来说,投资增大是电影精品化的前提。为了提升质量,网大的投资下一步还会逐步增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