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中国影视市场可否自净

编辑:佚名 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于:2017-6-20 阅读:

据媒体报道,近日播出的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因为很多画面背景效果不佳,甚至“糊掉”,被质疑制作太差,两位明星大量使用替身,以至于需要靠后期抠图来完成。

这只是中国影视市场乱象的一部分,天价片酬、山寨横行、烂片肆虐、台词数数、票房造假、演技鲜肉化、价值观黑洞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是让舆论按捺不住说上几句。而监管部门也往往顺应舆情民心,出台政策予以限制。

按理说,市场有自净功能,在充分竞争之下,能够优胜劣汰,导向出清。影视市场虽然特殊,也不免俗。中国市场是开放的,一方面好莱坞大片被引进中国院线,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网站,精致的英剧美剧日剧韩剧俯拾皆是。因此,中国观众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好的影视作品,并且也享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影视市场理应越来越好,制作精良,在国内市场赚人民币,向国外市场输出价值观和软实力。

但过去十数年的发展,并没有使得中国影视市场脱胎换骨,而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水准。当然,期间也偶有精品,但更多的是“小时代们”。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气势如虹,但在2016年遭遇滑铁卢,票房水分被挤出,华丽空洞的“长城们”未能如愿赚得盆满钵满,以至于口不择言,怪豆瓣们的不是。子产不毁乡校,何况豆瓣呢。剥去了电影票房的虚幻外衣,中国影视市场其实并没有改进多少。

难道市场失灵了吗?为什么老百姓的收入在提高、城市中产规模在壮大、消费者的艺术鉴赏品位在升级,却还能容忍低水平的影视作品长期存在?这确实是中国影视市场的一个悖论。

功夫在诗外。中国影视市场难以自净和出清,还应该从市场最基本的规律,供求规律,寻找悖论的原因。市场上的任何乱象,本质上都是供求规律发生了异化,或被人为扭曲,或被外力干扰。中国影视市场面临的问题,就是资本源源不断涌进,却大多成为了低效成本和沉没成本。经济放缓和货币宽松导致了“资产荒”,制造业失宠,互联网和文化产业得宠,从房地产、重化工等过剩行业溢出的资本像大水漫灌一样淹过影视市场,既不差钱,也不专业。影视的专业人才和明星IP相对资本而言更加稀缺,于是便造就了市场泡沫化和明星资本化这样一个影视的“镀金时代”。

资本仍将过剩,但市场规律还是在慢慢起变化,只是人们不易察觉。虽然供给弹性很低,但观众的用脚投票权利始终是悬在这个浮躁市场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们不会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地满足于吉芬商品,观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品位会觉醒,供求规律仍将主导市场的走向。尽管凯恩斯说,从长期看我们都将死去,但所有问题,确实都只是时间问题。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