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是否要步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我看见池塘里的睡莲,那生长的紫薇和高耸的松树,弹指间花开花落,远处在天地之间。”如果不说出来,或许谁也猜不到,这几句诗是由人工智能微软“小冰”所写。在12月19日举行的“AI给人文生活、文学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上,“小冰”的这首诗让大家感到惊喜。更让人惊喜的是,“小冰”还在湛庐文化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人工智能写诗的现象如今是怎样的图景?人工智能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在出版领域深耕下去?由中国作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青年文学杂志社、当当阅读会联合策划主办的这场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版了诗集的机器人
“‘小冰’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但不仅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在给《阳光失了玻璃窗》写序言的时候说:“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如‘小冰’的诗歌与歌曲),须能成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而不仅仅是某种技术中间状态的成果……‘小冰’的部分作品结集成册,不同的读者能从中品味出不同的感受。科技领域的同仁们或许会更加重视‘小冰’语言生成模型的优美,文化领域的朋友们或许会更加关注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发现她仍然稚嫩和青涩。”
这个会写诗的“小冰”,学习了从1920年开始到1980年之前的中国519位现代诗人的作品,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市场及公关总监徐元春介绍,“小冰”用每6分钟的时间学习一遍所有诗人的作品,每6分钟做一次迭代,经过100个小时之后,她就基本具有写诗的能力。徐元春和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都来自研发“小冰”的微软技术团队,他们一起打造着“小冰”,并教会她谈天、写诗、作曲等各种技能,让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爱。
在这519位诗人的诗里,有一位诗人叫于赓虞。宋睿华把于赓虞的一段话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科学让我们的智慧增加,知道一切。诗让我们的感情丰富,感觉一切。无知将无法生存,而无感情则没有美满的人生。”宋睿华觉得非常开心的是,“小冰”作为科技界的一个产品,却能够写诗,因此有了一个较为美满的人生。
人工智能创作的无限可能
“未来已来,未来未知。在未来没有来临之前,也许在我们面前,本身就有着很多很多我们所意识不到的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打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沙龙上和“小冰”现场对话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参加这次沙龙的小说家有韩松、陈楸帆等,他们都致力于科幻这一类型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家大多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评论家杨庆祥提到,自己在一个月前看到《青年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冰”的诗后,认为这是“最新的诗”,感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