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影集》出版:呈现鲁迅生命中的有趣瞬间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8-5-22 阅读:
鲁迅很多随意拍摄的照片都很好。如以下两张,左边这张是在书房里。《良友画报》的记者知道鲁迅来到了上海,跑去在书房为鲁迅照的相。十几天后,鲁迅到光华大学演讲,被抓拍了一张。黄乔生认为这个相片就自然很多,照得很好,把鲁迅那种目无旁骛、那种专心致志,走路轻快有力的风采照出来了。鲁迅有那么一股勇往直前的劲,也不顾什么形象,衣服穿得也很普通,却非常洒脱。
鲁迅最为广为传播的一张这张标准相,是他50岁时拍摄的。他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特意去照相馆照了张像,人还经过了一番修饰。这张相片出来后,鲁迅也是到处送人。黄乔生说,这张照片代表了中国文化人的一种气度,他有刚健的、硬汉子的风范,严肃中有刚硬,望之令人敬畏,较少温情,却又不显冷酷。
“文革”结束后,大家重新评价鲁迅,认识到鲁迅这个人是多面的、丰富的,不能总是跟人斗争,咱们得来点温和的。怎么办呢?得找点儿“俯首甘为孺子牛”类的照片,所以在照相中选取了毛衣照。黄乔生在现场也开玩笑说:“这张照片鲁迅其实穿一件毛衣就够了,但是他非要穿两件,为什么?因为这个毛衣都是许广平织的,所以得穿上,穿上以后他爱人就高兴。”
我们从一些名家对鲁迅的印象中可以看出,最初见面的时候,不易见到鲁迅的笑容,谈着谈着,他就显出可爱的真挚、热情的回应。内山完造说得很有意思,鲁迅是“身材小而走着一种非常有特点的脚步,鼻下蓄着浓黑的口髭,有清澄得水晶似的眼睛的,有威严的,哪怕个子小却有一种浩大之气的人” 。
1933年,埃德加·斯诺编译小说集《活的中国》,收入鲁迅作品多篇,想在卷首而且在先期刊载《亚细亚》杂志时配发作者照片。斯诺和他的朋友兼助手姚克向鲁迅求援。但鲁迅送去的几张——或许也包括那张“标准照”——他们以及《亚细亚》杂志的编者认为“都不很好”。姚克建议鲁迅去照相馆拍摄,鲁迅同意了。于是,姚克陪同鲁迅去南京路先施公司后边的雪怀照相馆拍照。 鲁迅先生逝世后,挂在万国殡仪馆灵堂上的那张大照像,也就是从这张照片放大的。
除了单人照,《鲁迅影集》中也收入很多合影,如鲁迅和家人的几张合影。
很有意味的一点是,第一次出版鲁迅影集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文物出版社推出了《鲁迅》画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版本比较权威。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当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由于政治原因,鲁迅照片上与他合影的一些人被抹掉,所以留下一些缺憾。如这张图:
这张照片上的林语堂曾经被文学史斥为“反动”,在有些版本中就被抹去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