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知识服务驶入快车道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8-9-4 阅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止到2017年年底,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在技术企业支持下,各试点单位已开发162款知识服务产品,已完成、可在线访问的知识服务产品共计103款。目前,专业类试点单位已形成多媒体形态的数字资源,包括文本、图表、音视频等。其中,图书20多万种,音视频2万多段、50多万分钟,图表1200多万幅,案例2100万条,词条近2000万个,专利数据1亿多条。
人卫临床助手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核心项目,是人卫智慧服务平台医学学术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卫临床助手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有疾病知识11549条,典型病例5000例,医学词汇17万条,国家临床路径1213个。“出版社占领消费者市场才是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编审郭向晖说,目前出版社在医学学术“两个助手”——人卫临床助手、人卫用药助手进行了知识服务创新探索。通过这“两个助手”,纸书编辑正在锻炼数字融合的能力,包括选题策划能力、内容加工能力和运营推广能力。
“智汇三农”农业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利用建社近60年来积累的内容资源,加上强大的编校团队和作者团队精心打造的集书城、主题数据库、资讯、科研工具、社区等一系列的平台功能的多媒体、多终端专业智能平台。“整个平台基本实现了智能检索,Web端、APP端、微信公众号端均可访问,提供镜像安装、IP登录、账号登录3种使用方式。未来,我们将探索垂直化、精准化的小数据库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中国农业出版社数字中心副主任王芳芳如是说。
努力实现知识服务转型的跨越
“未来,知识服务工作不仅是知识升级,更在于运营,要把读者变为用户,做社群化营销和学会版权保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健说,知识服务的基础是“用户驱动+内容品牌”。作为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提供知识服务上的探索更多的还是面向教育,“基于自身的内容优势资源,找准用户,再将内容进行重新转换,变成不同于纸质图书的新的服务形式,同时还要关注用户行为轨迹,评估用户价值,形成品牌黏性”。在王健眼里,知识服务就是要做好基于用户的精准信息投放。“无论做教育出版还是做教育服务,通过知识体系化与传统纸书对接,以纸书为入口,把读者变成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实现内容、服务的增值。”他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面向图书终端用户,提供的“华师小助手”平台,就是通过平台用户的播放频率、统计分析等数据可以策划新的应用、进行场景化推广和个性化推荐,实现知识服务的小跨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