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背后的众筹游戏,你看得懂吗?
编辑:佚名 来源:网易 更新于:2016-8-16 阅读:
百发有戏的失败并没有阻挡制片方和众筹者对收益型影视众筹的热情。两年来,众多P2P和众筹平台纷纷上马所谓的“票房收益权证券化”产品。直到今年《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曝光,“金主”快鹿集团用“票房换股价”的资本运作水落石出,公众才看清影视背后金融游戏隐藏的巨大风险。今年2月,《叶问3》还没上映,10亿票房保底的消息就不胫而走。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发布公告称,准备花4900万人民币认购一支基金,该基金的投资标的就是《叶问3》的票房收益权。公告发布第二天,神开股份突然涨停。但是第三天,神开股份又遭遇跌停。股吧里投资者纷纷哭诉:“一定是主力趁着涨停纷纷跑出来了!”
比股民更惨的是《叶问3》的众筹者。神开股份的大股东是快鹿集团。快鹿集团参与投资并以大约2亿元的价格买下《叶问3》的内地发行权。在《叶问3》上映之前,快鹿集团已经把其打包成多个票房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与它相关联的线下线上平台金鹿财行、东融在线、当天财富、智优财、易联天下等多途径等进行融资。以苏宁众筹上的《叶问3》产品为例,票房低于5亿元,收益率为8%;票房 10亿元,年化收益11%;票房每增加1亿元收益率便增0.5%。《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曝光后,相关公司股价下跌,之前的融资缺口难以弥补。曾经参与众筹的诸多投资人的本息到期后不能兑付,随后发展到快鹿系多家平台的全部产品停止兑付或延期兑付。该事件还牵扯到黄晓明等诸多明星。至今近半年过后,《叶问3》引发的快鹿系兑付风波仍未平息。
影视众筹为什么成功率低
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31日,全国共上线影视众筹项目约1400个,产品型影视众筹累计成功筹资3400万左右,收益型影视众筹筹资约3.6亿元。收益型与产品型的筹资比例约为10比1。《大鱼海棠》和《叶问3》的例子说明,无论产品型众筹,还是收益型众筹,普通投资人参与影视众筹的风险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当前众筹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形下,众筹者的回报难以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影视众筹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高票房影片极少。据艺恩咨询发布的《2015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白皮书》显示,票房过5亿的影片贡献了56%的票房,但这部分影片占比仅4%;1亿元以下票房的电影占比达87%。国产电影市场已经展现出胜者通吃的局面,即少数高票房电影瓜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次是收益周期长。电影投资的大部分收益来源于上映后的票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