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本泡沫过后渐趋理性
编辑:佚名 来源:时代周报 更新于:2017-1-3 阅读:
随后,为了加强宣发领域的优势,阿里影业又在2016年11月份宣布入股和和影业,后者因参与票房冠军《美人鱼》的资本运作而名声大噪。 与靠并购起家的阿里影业不同,稳坐院线一哥的万达2016年也开始积极涉足线上宣发领域,以获得全产业链卡位。 2016年7月27日,万达院线宣布以2.8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收购时光网,收购完成后将持有时光网100%股权。时光网创立于2005年,是国内知名的电影门户和电影推广公司,2016年上半年实现了1.8亿元的营业收入。万达借此卡位宣发领域。 2016年11月初,万达集团宣布以约10亿美元收购美国DCP集团100%股权,同时切入电视制作行业,在上游发力。不过,即便是掌控着全国最多电影院的万达院线,2016年也遭遇影视资产收购失败。在传奇影业注入万达院线的资本运作中,万达吃了监管层的“闭门羹”。 并购市场的转冷,也体现在二级市场上。截至2016年12月19日,中证传媒指数(399971)自年初的2831点跌至2150点,跌幅达24%。与之对比,整个2015年,中证传媒指数一路扶摇直上,自1830点涨至3099点。 二级市场表现疲软的背后,是2016年国内电影票房的下滑。2016年11月,全国票房最终报收25.4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26.6亿元下跌4.7%。11月份成为继4月、5月、7月、9月、10月之后,2016年第六个票房下跌的月份。
“在票房快速增长、投资热钱涌入的大背景下,影视类资产炙手可热,光是2015年A股就有超过50起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重组, 而且许多公司的估值溢价高得离谱。而这样的并购是非理性的,难以持续的。2016年并购降温也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结果。”董筱磊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
在董筱磊看来,未来影视行业并购会呈现外延并购力度加大、多元化等特点,“经历过2015年的并购热潮之后,2017年将会延续2016年归于理性的并购趋势。多元化的布局仍然是主旋律,在影视制作行业遇冷的背景下,互联网、游戏、在线视频以及直播等新的热点将会是并购的方向。传媒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整合、变革的阶段。本质上文化传媒产业的长期朝阳属性持续存在,而真正的成长公司也具备支撑高估值的条件。”他说道。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