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长七书”出版:一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
编辑:佚名 来源:新华网 更新于:2018-9-4 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李长莉谈到,整套书用“教研相长七书”统和起来,出现一个新的面貌。这确实是一个团队三十年长期积累的成果的集中展现,从第一代乔志强先生的白手起家,到第二代领头人行龙教授,立足于山西区域社会史领域的开拓,使山西在区域社会史研究中位居前列。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认为,作为社会史研究来讲,其教学和研究不仅仅是在课堂里,不仅仅在书斋研究,还必须在田野中教学,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对现实有作用。在教学上短期内还不能放弃“师傅带徒弟”的风格,“手把手”的传授经验。教什么、研究什么,不仅仅是讲理论和概念,而是要结合学生生长其中的生活,教学生从生活当中悟出的道理,这是社会史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教研相长七书”简要的介绍:
一、《中国近代社会史》(第2版)
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该书为乔志强先生“和青年教师的集体尝试”,该书分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三编建构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知识体系,内容包括人口、家庭、宗族;社区与民族;社层变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教养功能;控制功能等。有学者称为“乔氏体系,三大板块”。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社会史研究著作,有评论认为此书为社会史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际操作迈出的第一步”,“具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该书又有台北南天书局1998年6月中文繁体本,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教材。
二、《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
行龙主编《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2004年开始,由行龙牵头在山西大学历史系开设《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课程,期间,或历史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开课,连续十余年未曾间断。该课程以“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8位教师共同担当本课程的授课任务。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次年区域社会史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该课程作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向社会开放。授课的同时,团队就在进行着相关教材的编写,结合授课实际和学生的反映,大家一起讨论,反复修订,课程讲授—田野考察—修订教材,不断地循环往复,终于完成了这本经过10余年努力而成的教材。该书共七章一个绪论,讲授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趋向、学科定位、区域特性、小地方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方法、资料等内容,意在提供给学生一个怎样研究区域社会史的入门教材。
三、《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第2版)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