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出版编辑角色研究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和传统编辑相比,如今编辑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报刊、广播、音像等范围,涉及数字出版、移动终端、网络传播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在这样的大媒体时代,编辑角色需要进行重新建构,不仅需要对实时信息能够精准把握,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将信息通过现代化的媒介进行编辑和传播。

二、“数字化生存”中编辑的存在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作为互动式的中介而存在。由于数字出版的互动环境贯穿整个出版周期,数字产品的策划、制作、营销、投放、交流,都是数字出版的环境因子,通过多渠道整合的数字资源平台可以使信息更加快速地在数字出版商和用户之间传递。越来越多新的传播媒介可以将一种出版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大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渠道来接受新的作品。

同时,互动化还体现在编辑、作者、读者三要素的相互联系之中。在这里,以作品为中心,编辑、读者和作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互动的三角模式。在Web2.0时代,编辑、读者、作者之间有了即时交流和表达的平台,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形成了多向互动的模式。这种三要素之间的互动模式催生了互动出版,即一些经过组合、整理和加工的出版物,其出版形式不再局限于系统的、缜密的文本内容,而发展成为开放式的文本。在这种互动关系中,作者、编辑与读者不再是传统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他们在不同的出版环节甚至可以相互转换角色,在互动中相依存,体现为编辑、读者、作者的协同化关系。

三、“大编辑”:编辑角色的转型趋势

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任何新媒介的出现,都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编辑形式。任何一种编辑形式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从根本上看,编辑活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概念,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媒体编辑,都是对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优化和加工,编辑工作的本质还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载体,是一种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智力劳动,劳动中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等都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编辑角色转型为“大编辑”概念。在这里,编辑不再根据传播介质被单一地分类为“传统编辑”“网络编辑”,而是跨越这二者之上,形成复合型跨系统的新编辑角色概念。在这一概念中,不同的媒体相互融合,不同类型编辑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因此,“大编辑”强调不同类型的编辑活动的同一性。“大编辑”概念的提出,也为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一系统概念中,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编辑功底,要对数字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会运营出版资源。正如美国资深编辑科蒂斯所说:“编辑是出版业的核心灵魂,在新的改革浪潮中,编辑还是必不可少的掌舵手,一切都需要编辑的指引。新的时代下对编辑的要求更加严格,他们已经不单纯是编辑了,他们还是艺术家、心理学家、销售精英、谈判高手、策划总监等一系列的社会角色,最后才是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编辑。”

1234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