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新时代 新教材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8-5-8 阅读:
教材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也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物。截至目前,教材的主要存在形式仍然是纸质媒体。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的发达,使教材得以按需大量复制,在较短的时间、辽阔的地域广为传播。正如传播学者威尔伯·L·施拉姆所言:“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教材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教材受众面广,其内容和使用方式相对稳定,影响深远。美国出版家达塔斯·史密斯在《图书出版指南》中说过:“任何一个国家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第一步,很可能是从学校用书开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均以教科书出版起家,中国的教育出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可以说,教育出版是整个出版业的核心部分,而教材又是教育出版的核心产品。无论就出版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内涵而言,还是从出版产业的结构和规模上来说,教材出版都对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教材与教育事业、教材与出版业关系极为密切。胡适说过,“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更重要。”叶圣陶说:“就广义上说,出版工作就是教育工作。”因此张元济“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要以出版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
教材建设走进新时代
“由国家层面统编三科教材,不是对原来教材编写出版方式的简单调整,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义务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政权近70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建设事业。历史表明,每当一个重大历史时期到来,中小学教材必将引起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材建设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开国时期的统一。
早在延安时期,我党就组织编写解放区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但党中央、毛主席极为重视教材建设。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培养共产党自己的接班人,就不能继续使用民国时期民营机构编写的教材了。
早在1948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筹建的“黎明时刻”,中共中央就派专人从上海将叶圣陶、周建人等一批爱国的教科书编写专家秘密接到华北解放区,组建了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筹划新政权的教科书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政府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彻底变革,包括旧有的教科书编辑、出版和发行体制,首次明确教科书事业应由国家统一举办,各类民营、私营等出版和发行机构均不得私自进行。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