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到“理性” 中国电影市场的成年礼
编辑:佚名 来源:钛媒体(北京) 更新于:2017-1-3 阅读:
扎堆上映导致大片“失灵”,小片滑档? 今年“大片”票房成绩略微缩水,进口片票房成绩最高的《疯狂动物城》获得15.3亿元,而去年进口片成绩最高的《速度与激情7》累计票房高达24.2亿元。2016年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前三甲为《盗墓笔记》、《绝地逃亡》、《寒战2》,成绩分别是10.04亿元、8.8亿元和6.78亿元,而2015年暑期一部《捉妖记》就超过了这前两名的票房总和。当然大片票房不佳和档期环境等有着较为复杂且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今年大片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今年制作成本超8000万的电影共23部,其中8000万到1.5亿的共计12部,1.5亿以上的达11部,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但相比前两年,今年投资达1.5亿美金的《长城》无疑成为了投资最高的华语电影,只是目前票房刚破9亿和豆瓣不到5分的表现,与之身价相差甚远。 大片表现力不够,中小成本影片也并没有完全抓住机会。截止目前,2016年过亿影片虽然多达87部,但还有281部单片票房不足1000万,占全年数量的近70%。 从4月份开始,影市大盘开始下跌,于是暑期档、11月、贺岁档都打着“史上最挤”的名号开画。影片档期“撞车”,而卖相更好的影片争夺排片的情况下,便会产生大量的“票房炮灰”。在此情况下,已经出现了许多中小体量级的影片集体调档,而硬着头皮上映的部分影片由于缺乏十足的号召力,在影市惊现“一日观光游”。 例如12月23日圣诞档首日,《摆渡人》和《铁道飞虎》一起开画,再加上余热未消的《长城》,猫眼数据显示三部影片合计排片比达到86%,也就意味着剩余影片只能去争夺剩余14%的市场份额,其中进口片《血战钢锯岭》、《你的名字。》卖相突出,《罗曼蒂克消亡史》口碑尚可,尽管如此仍无法打开有效的市场空间。 档期选择对于任何一部影片都十分重要,冷门档期观众观影情绪低,热门档期排片占比差。但值得注意的是,依赖明星和卡司是造成档期扎堆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前两年,今年的大IP电影和明星电影表现都不佳,真正实现票房口碑双赢的影片寥寥无几。有了今年的反面案例,或许对于明年电影合理档期的选择有了更深的借鉴意义。 让人“又爱又恨”的国产电影 关于国产电影,在近日成为了一大热点。尤其是贺岁档国产电影的“三叉戟”《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口碑集体遇冷,这更加凸显出各大公司的年度超级片单和影视大盘年度总票房达455亿的尴尬。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