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到“理性” 中国电影市场的成年礼
编辑:佚名 来源:钛媒体(北京) 更新于:2017-1-3 阅读:
尤其是随着95后观众逐步成为观影主力,这批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电影观众,在影讯获取更加便利、审美逼格更高、表达更加随性自由的情境下,国产片势必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仅仅靠大卡司、小鲜肉、特效堆砌的影片,将越来越难以博取观众的欢心。有没有好故事,能不能打中95后二次元群体的普遍精神需求,将决定一部影片命运。 在线票务平台“升级开战”,未来走向何方? 据猫眼数据统计,2016年电影购票线上化率达到了76%,折算下来,这意味着10张票中有超过7张票是通过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售出的。 但是,2016年线上化率增速却明显放缓下来,增长空间日益狭小。 这或许也是今年票补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票补曾经是非常有效的新用户获取手段。但随着线上化率逐步触顶,这一手段也不再流行了。 近两年,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发展迅猛。而随着几大巨头估值破百亿,且和大的影视巨头联系更加紧密后,在线票务平台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低价竞争,而是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牢牢占据在线票务市场第一份额的猫眼电影在今年的几次电影营销尤为的引人关注。 在率先助推缺乏明星的中小成本电影《驴得水》票房逆袭后,和光线协助发行的《你的名字。》预售票房突破了5000万,率先打响了贺岁档的“第一枪”。尤其是《你的名字。》此前滤镜火爆朋友圈的营销手段,圈粉无数。 猫眼电影通过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运营优势,更深层次的融入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模式来提高电影宣发的效率。猫眼专业版新推出的3.0版本正试图构建一个具备跨平台数据整合能力和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力的综合数据价值体系。 但归根到底,“内容策略”的根本在于电影的质量,从中秋档逆袭的《七月与安生》,开心麻花的话剧IP《驴得水》,十一月的话题之作《我不是潘金莲》,十二月的《你的名字。》等都或多或少能看到猫眼电影的身影,影片本身的高质量才让电影的宣发发挥高效。 而在贺岁档末尾上映的《摆渡人》是阿里影业的首个主控项目,阿里影业的定位是一家互联网娱乐公司,势必更加注重互联网元素。旗下的淘票票不仅作为《摆渡人》的投资方之一,而且为《摆渡人》的宣传发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摆渡人》的竞争对手《铁道飞虎》则交给了微影时代进行高额的保底发行。 由此看来,虽然在未来几年,这种全产业链的竞争或许会成为一个主流趋势。
但是线上线下的联动其本质的核心还在于电影的质量,如果电影质量过硬,这种联动方式无疑为影片提供了更广的途径,更有利于其票房爆发。但假如质量不佳,那么在线票务平台的升级优化之路或许会走的更加曲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