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启发出版新路径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出版社应该加强编辑力建设
出版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产品即图书质量上,而书的背后是人,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这又分为两方面,从源头上,出版需要依托一流的作家,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出版业并不应该只是被动地等待和承接加工,要主动参与,加强与作家的沟通。出版社与作家应该同行共进,是命运共同体,一起成长,一部好作品离不开作家与编辑的精诚合作。在下游的出版环节,出版社应该加强编辑力的建设。从整体环境来看,当下,出版业对年轻一代人才的吸引能力有所削弱,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行业凝聚力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编辑力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提升编辑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毋庸置疑,年轻一代的编辑独立有个性,很有创新意识,但是形格势禁之下,新一代编辑整体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确面临滑坡的危险。而从生存的角度看,出版似乎不能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出版社应该创造好的工作空间,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与奖励机制,让编辑的投入与产出相对合理,劳有所得、多劳多得,使他们活得有尊严。人才是出版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对优秀人才,要营造引进来、用起来、留得住的机制。
推动内容与科技、资本深度融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此而言,出版业没任何理由置身度外。就出版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推动企业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不断增强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加之消费升级,图书市场逐渐回暖,一些优秀作品的市场影响力较之前几年明显扩大。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出版人与其一味简单地抱怨市场如何如何,倒不如扪心自问一下,你究竟为市场贡献了什么优秀图书?当下,出版业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跟风出版、重复出版者不计其数,粗制滥造者屡见不鲜。无论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还是世界各国的公版名著,其版本皆不计其数,然质量却严重良莠不齐,这既是对出版资源的一种浪费,也给读者带来了困扰。图书出版从来就不应该以品种论英雄,通过控制图书品种数量、严格出版专业资质是应对当前不良出版之风的有效途径之一。
推动内容与科技、资本的深度融合,也是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7年8月“中国出版”成功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突破现有格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融合发展方面,我们的国家级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进展顺利,“商中三”三家老字号的融合产品立足于自身特色产品,定位思路日渐清晰,是名副其实的立足于内容自身的融合发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