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启发出版新路径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这些年来,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一直警醒着出版人。这其中主要是重复出版的问题。因此,市场化的进程需要加快,要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出版产业市场化现代化,当然这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在主题出版方面,加大计划性的管理行为,否则会出现大量同质化出版物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随着媒体的融合发展,网络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网络出版在高质量发展上也面临很多问题。要求制度设计和管理方面提高门槛,促进网络出版高质量发展。目前网络出版传播甚广,尤其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因此更加需要加强管理。这不但对于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解决大而不强 注重双效增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也得因应这种变化,并考虑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及其特殊性进行改革。一方面,出版物具有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两个方面,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工作方针指引下,出版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这也就是说出版业要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出版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扣除重版、重印图书,近几年我国年出版图书都在26万种以上(2015年260426种,2016年262415种),却“大而不强”,很多图书的出版属于无效出版,一些图书没有出版价值,出版效益不高,图书积压严重,这表明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很突出(如出版企业不强,2017年全球出版企业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内容平庸居多,极少公认的顶级出版物,不能进入世界图书排行榜;出版人才缺乏,没有大家等),这就要求出版业要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这是保持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五方发力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这为出版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出版业注入了活力,为出版界顺势而为,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图书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良机。二是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要求,为选题策划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出版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出版方面大有可为。三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出版界开发乡村图书选题和乡村图书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利于出版业“走出去”,开展版权贸易,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力。此外,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出版业夯实了市场基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