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启发出版新路径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出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结构的调整。过去出版单位为了扩张规模,在跨行业发展上进行了多种尝试。这在一定阶段是必须的,对于出版单位整体经济规模和实力的壮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跨界发展和融合发展要从一般多元化,转向以主业为主的相关多元化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多元化发展,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单一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跨界发展、融合发展要以主业为依托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出版业可以和教育、文化、广播影视、金融、旅游、餐饮、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比如出版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将图书内容和主题公园相结合,依托文学建立起旅游产业链条;比如出版和餐饮融合发展,将简餐和图书销售结合起来。实现以出版业为主的相关多元化的跨界和融合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明确发展的边界和方向,不能漫无目的地铺摊子。
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新盈利点
如今,出版社面临数字化的冲击,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做好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原有的出版方式需要改变,若干年前,出版社采取粗放式经营也能生存,但数字化的冲击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出版社需要从选题到编辑到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其中,设计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决定了“书感”。如今的读者不仅需要一本“有字”的书,而且需要一本“有温度”的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竞争加剧的局面下,品牌出版社依靠质量而非价格赢得了市场。当然这需要出版社在前期有一定的投入。
二是媒体融合渐深,激发了许多新的盈利点。出版社要打破出版和其他传媒之间的壁垒,首先要解放思想,不仅在纸质媒体上下功夫,还要考虑影视、手游等媒介,做好核心IP。实际上书的内容就是很好的IP,可以不断向下游延伸。出版社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风险和机遇是同时并存的。
三是发力“走出去”。近年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每年都至少有100种图书“走出去”。以前的“走出去”仅仅是数字,盈利能力有限;如今的“走出去”要提升盈利能力。英国菲顿艺术出版公司每年75%的收入来自海外。实际上,我国的出版社对于国外的读者还欠缺了解。值得欣喜的是,在国家的大力引导下,现在很多编辑开始注意这一问题。未来出版的发展,一定是要提高图书质量。
上篇:
下篇: